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2月2日-2023年2月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518-83263018(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大厅)
邮箱:gnxhpk@126.com
通讯地址:灌南县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大厅
邮 编:222500
序号 |
建设单位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
废酸资源化再利用项目 |
博彩公司排名灌南县堆沟港镇江苏连云港化学工业园 |
项目为改建,位于全球博彩公司排名灌南县堆沟港镇江苏连云港化学工业园区。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本项目利用现有三车间、六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类用房,拟购置过滤设备、浓缩设备、结晶等设备,进一步提高废酸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形成年产99.5%七水硫酸镁32362吨的产能 |
1.废水: 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设计、建设、完善厂区给排水系统。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工艺废水(浓缩脱水冷凝废水W1-1和高盐废水W1-2)、废气吸收水、检验化验废水、真空泵废水、地面及设备冲洗水、循环冷却排水。工艺废水W1-2经蒸发析盐预处理后产生的蒸发析盐冷凝水与其它废水(含工艺废水W1-1、废气吸收水、检验化验废水、真空泵废水、地面及设备冲洗水、循环冷却排水等)经过厂区污水站“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中和沉淀+生化调节+水解酸化+沉淀+好氧+二次沉淀+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接入连云港中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理,SS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中标准限值,COD等其他污染因子执行连云港中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接管标准限值。项目废水不得直接外排 2.废气: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硫酸雾、氯化氢、氨、硫化氢和少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工程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废气处理方案,确保各类工艺废气的处理效率及排气筒高度等达到《报告表》提出的要求。废气产污工段均须在密闭车间进行。六车间七水硫酸镁生产线产生的中和废气(硫酸、氯化氢),经二级水吸收+一级碱吸收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新增H6-1)高空排放;六车间七水硫酸镁生产线浓缩脱水废气(VOCs),经二级冷凝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新增H6-1)高空排放。三车间废硫酸收集罐废气(硫酸雾)经一级碱吸收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现有H3-3)高空排放。污水站收集池、调节池废气(氨、硫化氢)经一级碱吸收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现有H13-1)排放;污水站水解酸化池、一沉池废气(氨、硫化氢)经一级碱吸收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现有H13-2)排放;污水站污泥干化、好氧池废气(氨、硫化氢)经二级次氯酸钠吸收+一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现有H13-3)排放。危废仓库废气(氨、硫化氢)经一级碱吸收+一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现有H14)高空排放。六车间中和废气中硫酸、氯化氢排放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4标准;废硫酸收集罐废气中硫酸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中表1标准;项目VOCs参照非甲烷总烃执行《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表1标准,厂内无组织VOCs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2标准;NH3、H2S、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项目废气须达标排放。 3.噪声: 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减振、隔声和距离衰减等处理,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时段,减少生产噪声,项目厂界噪声必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4.固废: 落实固废的规范堆放和安全处置。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固废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一般固体废物管理严格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有关规定。危险废物应委托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并按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审批手续。厂内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贮存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9〕149号)以及《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等规定和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